20172018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堂小测:第一课孔子和老子孔子和老子练习卷
一.选择题
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2.下列对孔子的“仁”和德政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e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清康熙帝为北京孔庙提写“万世师表”的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
A.政治思想的贡献
B.伦理道德的贡献
C.哲学思想的贡献
D.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
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6.建武十七年(41年)冬十月,刘秀回到家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曾对族人说:“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
之”。这一治国理念最有可能来自于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董仲舒
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8.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9.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仁者爱人”
B.统治者不要过度压迫人民,要爱惜民力
C.目的要实现“天下大同”
D.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10.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1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14
f20172018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堂小测: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