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建国60周年宣传系统征文我国60年公民道德建设的流变及其思考
建国60周年宣传系统征文我国60年公民道德建设的流变及其思考在我国纪年中60年一个轮回,是值得一提的大数。时值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诞,我们很有必要回顾并梳理一下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历程。去年下半年,我国乳业出现了一起惊世骇俗的“黑天鹅”般的大事“三聚氰胺”使人们对饮用牛乳制品“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此前,在商界和坊间流传一句话,那就是“一杯牛奶振兴一个民族”。“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立即出现“雪崩”,即“‘三聚氰胺’毁掉了乳业30年的功业”。有人预测,要恢复过去民众对牛奶的喜爱和信赖至少需要6年。乳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绝不是个别少数人的问题,应该说是整个行业上游乃至政府监管部门的问题。问题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是有一种无法回避,那就是道德品质和诚信问题,一种源于内心的道德信仰问题。当然,我们绝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能影响对我国60年来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评价。本文拟阐发我国公民道德建设60年的流变及其思考。
一、我国公民道德概念的演变(一)道德及相关的概念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哲学家康德眼里:最理想的人类生活是德行与幸福的统一。道德是“至善(summum)”“至善”是“有限的理性存在着”所欲求的对象,道德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我国伦理学学者夏伟东在《道德本质论》中指出,“一般来说,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或者说,伦理学是
第1页共14页
f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道德是一种用善恶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和实践的总和。社会学认为,道德是一定群体人们心理、习俗、习惯、风尚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总和。法学界十分明了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化。中西方对于道德的传统认识有着差异。古希腊倡导:
公正、节制、智慧、好勇敢“四德性”。苏格拉底说,道德是关于“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英国18世纪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指出,“柔顺、慈善、博爱、慷慨、仁厚、温和、公道,在所有的道德品质中占用最大的比例,并且通常称为社会的德,以标志促进社会福利的倾向。”“正义之所以是一种道德的德,只是因为他对于人类的福利有那样一种倾向……”在西方哲学家眼里,几乎每一种重要的道德理论都包含公平的思想,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都同等重要,没有特权人物。在我国古代儒家文化中,道德被归纳为仁、义、礼、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