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散文英译
散文翻译是一种美学实践,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都应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力图再现原文的美感,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引言
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形式灵活,意象丰富,以简短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做到形散而神聚。散文贵在“散”,而又不能“散”。散文作为文学百花园奇秀的一枝,在文学系统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散文取得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鲁迅曾说“五四运动之后散文的成就远远高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成就”鲁迅,1904。优美的散文语言准确、简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散文翻译时不可忽视美学的因素,对译文美学的追求不可小觑。
波拉德199983说“许多国外译者和学者翻译了大量的中国散文,并做了关于散文英译的研究,然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散文英译中的美学再现。”国外对于散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一是将散文译文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手段,如波拉德的《汉语散文》1999二是重在研究某个特定的散文家或作家,进而分析汉语散文的特点,如崔西雪佛兰的《散文百科全书》1997。而在中国,散文翻译的着作有刘士聪《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2006、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1999,2003,2007,杨宪益夫妇翻译的《中国文学现代散文卷》1998。
刘士聪指出散文翻译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如何保持原文的韵味或风味,目前,散文翻译的研究成果多数是描述性或评论性的文章,系统的理论性的研究成果还不多,从美学视角的研究还不够充分。不难发现,散文翻译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译文美学的挖掘更是不足。本文意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散文翻译的美学元素。
二、翻译美学理论述介
朱光潜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翻译美学”这一术语,目的是揭示美学对翻译的特殊意义,想借美学的观点认识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方梦之主编的《译学辞典》将翻译美学定义为“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本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1980年,刘宓庆出版了《翻译美学导论》,进一步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