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2
ms≈080ms,
v4=x42+Tx5=
+2×010
-2
ms≈093ms,
v5=x52+Tx6=
+2×010
-2
ms≈099ms
2以纵轴表示速度,以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其运动的加速度即为图线的斜率,故a=k=063ms2062~064ms2均可.方法总结利用描点法作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准确性.根据实验数据和坐标纸大小先确定合适的标度,尽量使图象分布在坐标纸中央,且尽量占满坐标.2要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让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两侧,离线较远的点舍去.课后巩固练1.C
f2.AE本实验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则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10s=002s,所以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时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A对,B错;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有6个时间间隔,总间隔为002×6s=012s,C、D错;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有五个间隔,时间为002×5s=010s,E正确.
x18×10-2m3.C从第1个点到第6个点间的时间为5×002s=01s,则平均速度v=t=01s=18ms,C正确.4.BC打点计时器与滑轮间的距离尽可能要大,小车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都是为了使小车运动的距离较大,尽可能打出较多的点,选项A错误,B正确;若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只能在纸带的后面部分打点,选项C正确;钩码个数应适当,钩码个数少打的点很密;钩码个数多打的点少,都会带来实验误差,选项D错误.5.BC可用来计算打D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有x32+Tx4和x2+x34+Tx4+x5,但x3+2Tx4比x2+x34+Tx4+x5更准确一些.6.BD作v-t图象时,选取的点越多,作出的图线越准确,但由于实验存在误差,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不可能全部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应使落不到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以减小实验造成的误差.7.C方法A偶然误差大,方法D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对应的v-t图象,才可充分利用各次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由于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轴的分度往往是不相等的,根据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倾角不同的许多图线,方法B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图象找出不同时刻所对应的速度值,然后利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即方法C8.1匀加速直线24ms2316ms9.012024见解析图解析如题图所示,x2+x3=012m,则v3=x22+Tx3=20×1025ms=012ms又x4+x5=024m,则v5=x42+Tx5=20×2045ms=024ms其v-t图象如下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