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河南安阳殷墟(WWW.AYYX.COM)的网站上,发布了一则“《埋葬在地下的商王朝》公
众考古活动”的消息(如图网站截屏),公众代表在参加这次活动中,能够了解到的是()
A.青铜器
B.圆形方孔钱
C.兵马俑
D.造纸术
3.《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
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推行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世袭制
4.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盘古开天
B.后羿射日
C.大禹治水
D.商王迁都
5.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2000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这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了()
A.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
B.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诸侯争霸的局面
6.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论语》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f7.如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中的器物“利簋”图片,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此记载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东周开始。在时间的表述方法上还可以写作()
A.公元前7世纪早期
B.公元前7世纪末期
C.公元前8世纪早期
D.公元前8世纪末期
9.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是全
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都江堰的开凿
B.长城的修筑
C.灵渠的开凿
D.始皇陵的修建
10.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丽:发生在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小然: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小明:发生在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小然
B.小丽、小明
C.小明
D.小丽
11.美国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