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曹操《短歌行》对《诗经》比兴的创造性化

作者:李健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06期
曹操对《诗经》情有独钟。他对《诗经》审美精神的继承,不仅表现在对四言的艺术形式的运用上,而且还表现在对语言的化用上。曹操在化用《诗经》语言的同时,也将《诗经》的比兴带入其中,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曹操化用《诗经》现存的唯一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首诗,是《短歌行》其二。《短歌行》化用了《郑风子衿》和《小雅鹿鸣》两首诗,可视为曹操运用比兴的直接信号。这种经典化用,给后来黄庭坚“夺胎换骨”的诗学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后来的批评家大都认可并赞赏曹操的这种做法,认为这也是一种创造。如清代的吴淇就这样说:“‘呦呦’四句,是明引成语,不是剿袭。”《六朝选诗定论》卷五王夫之也评价这首诗:“尽古今人废此不得,岂不存乎神理之际哉”《船山古诗评选》卷一所谓“神理”,在我们看来,就是比兴。在这里,我们从比兴的角度再对曹操的这首诗进行深度解读,从中探求这首诗的诗学意蕴。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这是一首言志之作。在这首诗中,曹操运用了比兴的方法象征、隐喻,表达自己渴望贤才、建功立业的志向,但已与《诗经》中的比兴有很大的不同。明代谭元春曾经这样谈论过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少小时读之,不觉其细;数年前读之,不觉其厚。至细,至厚,至奇。英雄骚雅,可以验后人心眼。”《古诗归》卷七钟惺也说:“四言至此,出脱《三百篇》殆尽。此其心手不粘带处。‘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全写《三百篇》,而毕竟一毫不似,其妙难言。”《古诗归》卷七一说这首诗“至细,至厚,至奇”,可“验后人心眼”;一说这首诗虽引用《诗经》,却“一毫不似,其妙难言”。所谓“至细,至厚,至奇”,意谓这首诗越咀嚼味越浓厚,具有含蓄蕴藉的特征,这也是比兴本身所固有的诗性品质。“验后人心眼”是说这首诗具有教化、净化的作用。而《诗经》比兴手段的运用,在后人尤其是儒家学者看来就是教化与净化人们的心灵的,真正优秀的诗歌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与功能。钟惺所谓“一毫不似”,就是说,曹操对《诗经》的化用达到出神入化的层次,完全超越了《诗经》比兴的意义,具有新的意蕴,使得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丝毫不感觉到他是化用《诗经》,而是他自己的独创。这就意味着,曹操将比兴的诗学意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为了更加细致地说明这一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