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学生只能无条件的接受。班级的一切工作由班主任全权负责,学生在学校的身份就是一个学习者,一切其他事项似乎都与自己无关。学生同老师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得不到有效沟通,逐渐加大了教师同学生间的隔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思想行为长期受到抑制,无法得到提升与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交流的课堂,学生间也缺少联系,合作、团结意识不能得到锻炼,学生的自身素质也得不到提升。二、班主任对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对策问题研究在全新的教育体系下,新课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应适时改变已有的教育方式,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建立良好的教育制度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建立全面、完整、合适的班级管理理念如何判定一个班级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合理性,可以通过其重要作用加以体现,正确的制度可以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完善人的内心品行同时它将科学的教育思想作为其指导方向。因此,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的班级负责人,应当将以下管理制度作为其指导方向:第一、应具有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和科学发展规范作为教育指导意义,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班级在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改革,加大学生能力发展第三、在正确的科学管理制度指导下,应建立全面、完整、合适的制度模式,从根本上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以上合理的制度管理模式下,配合着科学发展观,对构建良好的班级体有着重要意义。(二)提出科学的管理方式,实现创造性人才构建学生在班级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单单是一个受教育者,从另一方而言,班级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学生而创。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一个“管放结合”的教育体系模式。学生是班级的核心力量,班级的长期发展应当在学生的协调配合下完成,而班主任起着辅助的作用在班级治理中,教师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长期而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应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增加学生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当这些工作都步入正轨后,班主任可以达到完全放手的时刻,一切由学生操作,完成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行,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等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在班级工作的运行中,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锻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相信他们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三、结语“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