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松江区泗泾第二小学沈萍
摘要:数学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练习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变传统的练习设计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设计练习的最高目标。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重点从练习设计的分层策略、开放策略、多样化策略三大方面开展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聚焦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数学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一种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熟练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风,而且可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其往更深层次发展。
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误区分析
误区一:练习内容的“拿来主义”虽然教材配套的数学同步练习部分安排了不少“精品”习题,但数量有限。为了满足学生练习的需求,很多教师不是向外校“讨”卷子,就是买各类质量不高的教辅参考资料来做,“拿来主义”盛行。然而这些练习往往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重复上,内容东拼西凑,差错屡出,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提高数学能力。第二,不遵循课程目标的要求,一些题目超标离本,繁难偏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误区二:练习形式的“墨守成规”目前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的设计在形式上依然是循规蹈矩,片面保守:为学生提供的大多都是条件清晰、方法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练习,缺少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算法多样、答案不一的多元开放性练习。不能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思考和探究空间,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长此以
f往的“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能养成学生思维的固化和学习的依赖性,导致学生不认真审题就套用以前的“经验”,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误区三:练习层次的“熟视无睹”我们现在采用的普遍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