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量的相关文献中分析总结后概括出来的。
(1)问卷调查法(2)周边食品安全水平评价的方法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已存在的问题和调查结果,既运用理论进行推理,也运用定量研究作出明确的等级区分,进行深层次的数量分析和探讨,对食品安全建设与人们健康生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统计学检验。
2、调查结果分析
21食品安全知识及传播渠道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通常是基于其对生活常识的积累以及科学
知识的有效认知基础之上而得以形成的。因此,了解人们对于生活中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成为分析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首要方面。经过长期以来严抓食品安全工作的科普和宣传,大众接受了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尤其是大众传媒成为其接触和掌握食品安全知识的最主要渠道。但总体来看,目前潍坊市民对其的认知总体呈现高知晓率与
2
f低正确率并存的状态,即对于一些有害健康的食物有较高的接触程度,但缺乏准确、详细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大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211对于存在问题的食品认知
我们选取了4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水产品、畜产品、发酵食品以及果蔬制品进行研究查阅并随机询问了周边群众。询问被访者是否对上述食品的安全问题存在质疑。从公众的回答结果及反应程度看,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越密切的食品越具有较高被质疑度,如发酵食品,果蔬制品等,其被质疑程度度均在50以上而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相对较远的高档食物,则公众对其反应整体偏低,如高档水产品、奢侈肉制品等的质疑度均在50以下。整体来看,公众对于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知晓率普遍偏低。212、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渠道
从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及信息的获取渠道看,大众传媒占有较高的比例。调查结果表明收看及收听电视成为首要渠道;其次是亲友、同事之间的日常交谈;而大众从各相关部门及组织所举办的关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等列第三位。总体来看,从阅读报纸、杂志、图书、期刊获取食品安全知识的比例相对较低。另外,目前我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达162亿,居世界第二位,人们通过浏览互联网获取相关食品安全知识信息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2食品安全意识
为加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同时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法》,广泛开展面向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宣传,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11年5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