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及现状道路。其中天保立交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岱山西路和管道路为在建工程,其他道路均为规划道路。岱山东路、岱山西路、岱山南路、和岱山北路四条城市次干道构成一个环行的路网,管道路与岱山中路分别是该地块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要通道,一起承担着该地块主要的交通流。另外,规划范围内一些支路将主干路和次干路串联起来,形成规划地块内成熟的道路网。管道路西接绿洲东路,向东经规划中的岱山东路后与宁芜公路相接,解决了该地块南北向的交通出行问题。岱山西路北接天保立交一期工程,经天保立交一期与绕城公路相接,通向市区及长江三桥方向。岱山东路向西与宁芜公路相接,和岱山西路一起解决了该地块东西向的交通出行问题。目前,岱山西路工程已建设至管道路南侧,但是与岱山南路之间还有约511m没有实施。随着岱山西路东延的实施,周边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
f第二节道路现状评价
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岱山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1km。工程起点处现状有一个小山包,小山包的处理方法可以参照岱山西路工程中的处理方法实施。拟建场地北侧有一条现状小路与本工程相平行,道路拟建场地现状多为农田和少量房屋,道路整体走向为西高东低。工程范围内有几个较大鱼塘。
第三节沿线建筑及工程地质
一、沿线建筑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二、工程地质由于现阶段建设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岱山西路和管道路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1、地形地貌:拟建路段位于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岗地前缘地貌单元。后经人类长期活动改造,原始景观已不复存在。沿线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2、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附录D,场区为湿润区,且有干湿交替作用,环境类别属Ⅱ类。场区附近无污染源,结合地区勘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3、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按近震考虑。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定,总体强度较高,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4、地基土评价:场地属岗地地貌单元,地层分布较平稳,但土质较差。1层为人类近期活动推填,非均质,低强度;32层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