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成与原转向相反的电磁力矩,利用这个制动力矩使电动机迅速停止转动。
⑵能耗制动,是将运转的电动机脱离三相交流电源的同时,给定子绕组加一直流电源,以产生一个静止磁场,利用转子感应电流与静止磁场的作用,产生反向电磁力矩而制动的。
20
f112
试设计对一台电动机可以进行两处操作的长动和点动控制线路。
解:
图中,SB1、SB3、SB4安装在一处,SB2、SB5、SB6安装在另一处。SB1、SB2为停止按钮,SB3、SB5为长动按钮,SB4、SB6为点动按钮。
113
某机床主轴和润滑油泵各由一台电动机带动,试设计其控制线路,要求主
轴必须在油泵开动后才能开动,主轴能正、反转并可单独停车,有短路、失压和过载保护。
解:
21
f114
设计一个控制线路,要求第一台电动机起动10S后,第二台电动机自动起
动,运行20S后,两台电动机同时停转。
解:
第2章
22
f21
PLC定义的内容是什么?
答: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是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设计的。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22
PLC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自第一台PLC诞生以来,PLC经过了五个发展时期。
⑴从1969年到70年代初期。主要特点:CPU由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成。存储器为磁心存储器;控制功能比较简单,能完成定时、计数及逻辑控制。
⑵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末期。主要特点是:CPU采用微处理器,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不仅使整机的体积减小,而且数据处理能力获得很大提高,增加了数据运算、传送、比较等功能;实现了对模拟量的控制;软件上开发出自诊断程序。使PLC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产品已初步实现系列化。
⑶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主要特点: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推动了PLC的发展。CPU开始采用8位和16位微处理器,使数据处理能力和速度大大提高;PLC开始具有了一定的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