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
f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B项两个“自”均为介词,从。A项第一句的
“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句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第一句的“而”
表转折,第二句的“而”表修饰。D项第一句的“焉”是助词,第二句的“焉”是疑问代词,
哪里。
例12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
B.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心乐之
小大之狱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虚词辨析。A项第一句的“其”代小溪,第二句的“其”
是语气副词。B项两句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C项第一句的“乃”是“于是、就”
之意,第二句的“乃”是“竟然”。D项第一句的“之”是代词;第二句的“之”是助词,
译为“的”。
例123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