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言虚词一、要点梳理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副词、代词、助词等,实际数量虽然比实词少很多,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发展变化快,所以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得分率一直很低,需要通过句子理解和识记常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说明里列出的“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综观近几年中考试卷,文言虚词考查题中“之”“于”“以”“而”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其”“为”“何”“乃”等。(一)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1.之(1)人称代词,他(们),她(们),代人。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2)代词,它,它们,代物。例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译文:抬头观看它们(久了),脖子因此变僵硬了。(3)指示代词,这、那,代事。例如:操蛇之神闻之。译文:拿持蛇的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4)助词①助词,的。例如:以君之力。译文:凭你的力量。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太不聪明了。③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如:宋何罪之有?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④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例如:公将鼓之。译文: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5)动词,到,去,往。例如:辍耕之垄上。译文:停止耕作到田边高地上。吾欲之南海,何如?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可译为“在”“到”“从”“向”“对”“给”。例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译文:在兵败之时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译文:三次到草庐之中来看望我。(2)表被动,可译为“被”。例句:人之食于虎,无怪矣。译文:人被老虎吃掉,就不奇怪了。(3)表比较,可译为“比”“胜过”“跟……相比”。例如:苛政猛于虎也。译文:苛刻的统治比老虎更厉害啊。3.以(1)介词。凭借,依靠;用,拿,把;按照,根据;因为,由于。例如:何以战?译文:靠凭什么作战?以刀劈狼首。译文:用刀砍狼头。小大这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连词
f①表并列,可译为“并且”“又”。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译文:平坦并且近的地方,游的人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