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国际化问题分析
国际政治室王东
近期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新一轮升值压力的评论不断见诸于媒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国际经合组织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接连发布报告称,人民币汇率被大幅低估。此前不久,美国参议院15位议员也联合上书美国商务部,认为中国政府压低人民币汇率,要求奥巴马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如何评价人民币国际化或是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与升值压力的关系,是当前中国国际金融战略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热议
近一段时间,关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其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问题被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炒得沸沸扬扬。2009年11月9日在北京由亚洲华尔街日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金融市场年会”上,关于是否希望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有74%的与会者表示赞同。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费达翰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有利于降低高额外汇储备风险。无独有偶,不久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就美元和人民币地位问题发表言论表示,如果美国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美元就有可能丧失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而人民币有可能在未来15年内成为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然而,人民币是否已经具备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币的地位看,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民币的稳定和不断升值,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大,人民币越来越成为一定区域的“强手货币”,甚至被部分地区和国家视为一定意义上的储备货币。目前,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将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和地位也将大幅度提升。由于人民币有中国强大经济体的支撑,再加上目前中国政府财政状况不仅良好,而且负债率低,并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人民币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这为人民币国
f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具备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中国所处的经济地位和高额的外汇储备,决定了持有人民币的安全性。人民币如果作为储备货币不仅风险相对小于美元,而且还有一定的预期升值空间,所以从安全性考虑和保值出发,许多国家和地区支持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愿意越来越强烈。另外,随着对外经贸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区域合作的加强,中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结算货币,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