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校学生组织的功能及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孙德芬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20期
[摘要]高校学生组织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既包括正式组织,也包括非正式组织。学生组织在大学生管理中具有教育、稳定、中介和社会功能,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引导,通过分类指导、制度建设、骨干培训和经费支持等,使大学生组织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关键词]高校学生组织功能管理模式[作者简介]孙德芬(1971),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苏州215006)[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5002组织是人们为达成共同目标,按特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所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群体。在大学生中也存在很多学生组织。学生组织是学校依照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根据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起来的,或是由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自发组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管理功能的群众性团体。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学生工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也是最活跃的一环,它来自学生,服务学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组织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深入、专业知识的巩固、学风建设的加强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学生组织的分类大学生组织从建制上分,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由学校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是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条例而设置的组织机构,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明确的职责分工。他们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章程独立开展工作。非正式组织是相对于正式组织而言的。非正式组织可以被看成是组织中未经正式计划而出自于组织成员自发需要的过程和行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由于学生中某些特定的需要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而自发产生的,一般出于某种相同的利益、观点、社会背景、习惯、兴趣爱好、特殊感情、好恶、知识结构等原因产生。他们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关系,没有固定的目标、计划、职责及任务,工作带有随机性和自发性,但他们以其特有的精神导向和感情的一致性制约着组织成员的行为,并对组织的行为和发展具有影响力。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