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社会保障学判断题
涉及历史类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国家型”改为“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的产生,是进入近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正确的应是:进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基本标志,它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中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时间错了,应是199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制。(×)“国家保险型”1986年颁布的《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中国治理第四次失业高峰采取的办法是启动了“中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第五次”2003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工伤保险行政法规。(√)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原有的福利教育制度进入到了一个混合型多元教育体系阶段。(√)
涉及保障字眼
社会保障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长,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没有区别的“社会安全网”。(×)是有区别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居民需求和传统习惯不同,社会保障的内容和项目,保障范围和受益程度也不尽相同。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有人权保障原则,公平优先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等。(√)在社会保障概念中,平等的一定是公平的,公平也一定是平等的。(×)“不一定”、“不一定”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集中统一领导下,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P387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政治因素”改为“经济因素”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改为“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立法依据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