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内经济拉动因素从出口向内需转变,外资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也进一步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早期以填补资金缺口为导向实施的各种优惠政策越来越暴露出诸多弊端,致使外商投资没有限制地大规模进入,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1、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
首先,外商投资将导致对国内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占用、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进而阻碍国内投资的可持续增加,这是外商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根本原因。其次,流入外资的投向、来源与技术特征等是外商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直接原因。从外商投资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结构上,内外资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在技术上,外资主要投向技术密集程度不高的一般加工业;在来源上,来自港澳台的中小企业投资占有较高比例。而且,内外资投资方向大体相同,在产业构成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出现争夺同一投资领域的现象,加剧了外资的挤出效应。2、超国民待遇的不平等竞争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资企业贯彻“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原则,普遍地给予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待遇。外资企业在职工工资的税收抵扣方面也享受了特殊的优惠,内资企业则要同时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超国民待遇引起的不公平竞争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很大冲击,对外资进入也起到了不合理的引导作用。促使一部分内资外逃,以“外资”的身份重新流回国内,享受税收优惠。外资企业由于优惠政策而获得较高的报酬,扭曲了中国对外资的实际需求,在当前国内资金过剩的情况下,还进一步诱致外资大规模进入。3、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
外资的大量流入将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从国际收支情况来看,中国长期表现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当前中国存在的巨额“双顺差”主要来源于外资的大规模流入。
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巨额顺差导致国家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至2006年3月,国家外汇储备进一步达到87507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外汇不能在市场直接流通,中央银行为买入外汇需要投放大量本币,构成外汇占款。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随之增加,并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因此,外资的大量流入将引起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将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运行。
4、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在外资流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高污染产业也纷纷转移过来,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和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制革、印染、电镀、杀虫剂、造纸、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