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交替关系的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萨缪尔森在这个基础上以物价变动率代替货币工资变动率,使菲利普斯曲线成为表示物价上涨率或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这条曲线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是并存的,二者可以互相替代,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此起彼落的反向关系。这时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工资增长率增加所引起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以上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因此,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用凯恩斯经济学的需求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都无法解释滞胀,必须运用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所采取的微观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对凯恩斯在《通论》中不曾充分注意的供给问题进行研究。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对滞胀的原因提出了三种解释。(1)对微观部门供给的冲击。比如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的石油、粮食供应短缺和价格猛烈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2)福利支出的增加。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福利支出。扩大福利支出虽然能稳定总需求,但由于它弥补了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使得失业者不急于找工作,
13
f也使得萧条时期物价并不下跌。这样,福利费用的扩大,既加深了通货膨胀又不能消灭失业,从而出现了滞胀局面,把滞胀的产生归结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3)劳工市场的结构特征。在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两大垄断力量:大公司与工会,它们都有力量控制自己的产品价格。工会控制劳动力的价格,也就是说控制工人的工资;大公司控制着商品的价格,即物价。这种控制的结果造成工资刚性,即工资易升不易降。价格刚性,物价易涨不易跌。这两大力量势均力敌。在劳资谈判中,双方都会因强调对方价格上涨,要求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使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劳工市场上的均衡,这种情况是少见的,常见的是失衡。由于失业与空位并存,又存在着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这样,虽然有失业存在,工资并不下降;有空位,工资就上升,出现了失业与工资上升并存;工资上升使物价上涨。所以,失业与空位并存就转化为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存,即滞胀。三、新古典综合派基本的经济政策主张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的核心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调节,以保证经济的稳定。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从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1、20世界50年代,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