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成立背景、性质、内容和影响。巴黎公社背景、内容、意义。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对比。结合史实分析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探究巴黎公社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2.过程与方法:史料解读、归纳概括、分析评价、历史比较。3.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理解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伟大创举。教学难点: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国际歌》,展示歌词。讲授新课:一、第一国际1.成立的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扩展,资经济发展。19世纪50、6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相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增长。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业生产开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随之形成,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已完全确立并开始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带有国际性的特点。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政治形势: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矛盾,工人运动高涨,要求国际合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民主权利根本没有保障,工人运动再度高涨起来。1857年,经济危机爆发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它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使工人运动高涨起来。在斗争中,资产阶级往往采用
f从国外输入廉价劳动力的方法来破坏本国工人的斗争。工人们认识到只有加强各国工人的团结,才能阻止本国资本家对工人运动的破坏。加强国际工人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行动的愿望油然而生。因此,工人运动的高涨以及趋向联合的形势成为第一国际的客观条件。3理论基础:马、恩总结各国工人斗争经验,进行深入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一方面进行艰苦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培养工人运动的骨干。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工作创造了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的主观条件。2成立: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伦敦
结合材料与课本,归纳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国际工人协会共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