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量,利率上升。
26稳态均衡稳态均衡是指当经济体系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时,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最终还会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的一种均衡状态。其特点是,当经济体系脱离均衡状态时,经济体系内部会产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使体系中各种变量重新恢复到原来的均衡状态。收敛型蛛网就是一种稳态均衡
27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名义总收入只取决于货币数量变动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28滞胀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是指经济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批判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贷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实质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9理性预期(2004年)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它的含义有三:第一,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相关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30适应性政策适应性政策主要是指政策本身对经济并不产生直接影响,只是被动地适应客观经济情况的需要,以消除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常见的适应性货币政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在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为防止利率上升而相应地采取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2,使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货币政策;3,中央银行按通货膨胀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通货膨胀持续的货币政策。
31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相机抉择一般有三种搭配方式:1,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2,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相搭配;3,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实行相机抉择的目的在于既保持总需求,又不引起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