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摘要:指出了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雾霾污染是区域一体化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但是当前的松散的区域环境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区域一体化需求,需要向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转型,促进区域转型发展。近年来,区域内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私人汽车拥有量以相对高速度增长,这对雾霾治理产生了不利影响。阐述了雾霾协同治理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在长三角区域应该采取协同治理的模式,应制定和落实统一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建立坚实有力的长三角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统一区域能源布局,发展清洁能源、统一区域环境服务市场建设和建立区域碳交易体系。关键词:长三角;雾霾;协同治理;市场中图分类号:x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26041引言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空间范围是不断演变的。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在内的世界六大都市圈。在1982年,长三角区域空间仅指上海、南京、宁波、苏州和杭州。到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区域指由江浙沪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中15个城市,在2003年,台州市也被纳入该协调会,形成了151城市格局。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km2。2长三角区域雾霾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趋势分析雾和霾是可以使能见度降低的现象,且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0km。区分雾与霾的关键指标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0的为可判识为霾,大于80的,再根据其他指标判断。霾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干气溶胶粒子组成。区域内能见度的下降既有霾,也有雾的影响,两者之间可以在同一天或同一区域变换角色。因此,一般情况下,区域能见度低于10km的空气普遍污浊的现象称为“雾霾”天气。而当前雾霾的根源是各种颗粒雾污染,且pm25为主要污染物。长三角区域是我国人口集聚度最高、城市化发展最快、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当前,长三角面积占全国的150,人口约占全国110,但创造了占全国15以上的gdp,始终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但同时,长三角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占全国的1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国的10以上,远远超过了区域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严重。而环境问题是区域性的,因此从区域层面解决将更为有效。21区域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且以重工业为主近5年来,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规模占全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