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显的劣势(2004年相对竞争优势指标值为0、085)。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盟市场中,中国制造业相对于美国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2001年美国的相对竞争优势指标值为2、418,到2004年已经降到了1、153。
在欧盟市场,相对于以上经济体,中国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依次是办公和电信设备、个人及家庭用品、服装,最弱的则是汽车、化学品和钢铁。与美国的竞争力相比,中国制造
页脚
f
业最强的是服装,美国对欧盟的服装出口仅为中国的140;其次是个人及家庭用品,美国的出口额是中国的120;另外,中国占优势的产品还有电信设备、纺织品、办公和电信设备、电气机械、其他半制成品等。与美国的产品竞争力相比,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最弱的产品是药品、汽车;其次是动力设备、其他运输设备、科学和控制仪器。其中,化学品(包括药品)的竞争力表现为日益下降。3、在日本市场上中国与其他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
在日本市场,选择美国、欧盟、国和中国地区作为比较对象。从总体看,2004年,这四个经济体的制成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都已经落后于中国,相对竞争优势指标值依次是0、55、0、61、0、21、0、17。而且,中国相对于这些经济体的竞争力还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相对于这些经济体,2004年中国竞争力最强的制造业由高到低分别是服装、个人及家庭用品、纺织品、EDP办公设备、电信设备等,最弱的是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汽车、石油和矿产品,药品最低。
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从理论上说,决定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优势,另一类是竞争优势。决定比较优势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竞争各方分别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结果表现为各国在各不同产业中具有相
页脚
f
对的成本优势。所以,比较优势可以理解为“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力比较”,是“各走各路”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则不同,其含义是“同一产业的竞争力比较”,是“针锋相对”的竞争力。当然,在现实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相互联系的,甚至是密不可分而难以截然区别的。但是,从本质上说,两者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现实经济中,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比较优势,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竞争优势,其变化趋势怎样,也是极为重大的问题,对于确定一国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从统计上精确描述决定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因素和竞争优势因素,具有相当的难度,甚至,用不同的指标来评测可能会得出不尽相同的判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