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检测(十三)信息文明的拓展二战后的当今世界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凭借自己多年在欧洲、苏联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A.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C.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解析:选B按照材料的逻辑是这封电报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不符合史实的,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多种因素的产物:如共同使命的结束,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从而刺激“冷战”的相处方式的产生,故B项正确;“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不利于经济的正常交流,故C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错误。2.1947年7月1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激烈争论,终于通过决定:“由于一系列国家都拒绝参加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决定表明捷政府拒绝巴黎会议的原因是A.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B.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C.周边国家已拒绝参与马歇尔计划D.捷克斯洛伐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析:选B材料考查的重点是捷克斯洛伐克拒绝参加巴黎会议的原因,不是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控制欧洲,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其中包括斯拉夫各国和东南欧各国,这样,同这些国家保持紧密经济政治联系并依据条约义务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能参加巴黎会议”得出是因为美苏冷战局面导致欧洲呈现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未涉及。3.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解析:选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中的经济区的划分前后变化很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