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水中的氯
概述:1突出重点从物质种类上来看,重点学习氯元素的单质──氯气;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学习氯气的强氧化性;从氯气的氧化性来看,重点学习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氯气与水的反应。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氯离子的检验。教科书对重点知识不仅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且安排了“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结构并不断加深。而教科书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氯的化合物、卤族元素等通过“科学史话”“科学视野”作了简单的介绍。本节突出典型元素氯的介绍,又有所体现卤素的性质,较好地体现了以点为主、点面结合的编制思想。2讲究实用性重点知识选择的依据之一是实用性。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是工业上制盐酸的重要方法,氯气与水反应是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理所在,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因此,这些重点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用意义不大,若介绍就要安排实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仅在“科学史话”中作了介绍。3体现思想性教学内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氯气是有毒气体,但它可用于自来水消毒,而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正确运用,才能让自然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本节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本节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教学建议如下: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在第二章中学生对分类方法已有所了解,本节应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不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并以新知识为载体,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NaCl与AgNO3溶液的反应。在介绍Cl的检验时,可以先复习这两个反应,再进行实验。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重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资源做好实验、引导思考、广泛交流、适当拓展,突出教学重点。还可以利用课外教学资源,如漂白粉的漂白原理、漂白粉的含氯量计算等,进一步强化重点知识。由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等知识在以后学习,因此,对于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比较等内容不必展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介绍也不必加深,做简单介绍可以。3运用化学史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