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道德、礼仪、挫折
授课人:刘银平
教学时间:一
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明确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培养孩子的礼仪和挫折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
很高兴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大家交流更
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支持者,是我力量
的源泉,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对待孩子的态度深深的感染
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今天我就现在家长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讲授以下几个
内容:
第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第二,家长在培
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的几点。第三,在家庭生活
中,家长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梅老师
就父亲如何参与家庭教育的三点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
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f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
f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