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课标》(全称)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这里想谈的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的座位摆放以合围而坐,实质上是学生间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组员共同学习,以全组每个人都学好为目标。教师可根据小组总体表现进行对小组奖励。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同学间互爱。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使个别差异在集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懂得如何与人合作,为自己创造多一些成功的机会。而我在一些观摩课或公开课上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听到老师一声“合作学习”令下,前排的转过去,四人的小嘴巴都张开,唧唧杂杂,各自都在说,谁也没有听谁的。听到老师“停”,马上安静下来。回答问题汇报结果仍然是一个人的观点,而不是小组的意见。我认为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就此我想谈个人的几点思考。(一)把握《课标》理念,构建合理合作学习小组。《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合作目的和合作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首先确定人数,以46人为适宜,平常教学中为了方便把前后桌4人编为一个学习小组比较好,在小学生中人数太多或太少都起不到合作的效果。其二,要根据平时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能力的不同,个性的不同以及性别的不同进行合理搭配,让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的组建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以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到锻炼,后进生的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在新学期开始一周左右我根据对学生的初步观察,就进行合作学习小组的编排,根据班级的总人数每个小组以4人为标准,个别组5人或3人,每组中男女各一半,每组尽量要有一个组织能力、或学习能力、或理解能力较强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和细致观察,组与组之间的成员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让组与组之间的综合学习能力均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