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急性胰腺炎1例关键词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急性胰腺炎诊断误诊病历资料患者,男,47岁,因突发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1天前因进油腻食物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伴腹胀、恶心、呕吐,无放射痛、发热、腹泻等伴随症状。为诊治急诊入院。查体:t36℃,r18次分,p75次分,bp14010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75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中上腹部有压痛,肠鸣音正常;余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hb119gl,wbc98×109supl,rbc43×1012l,plt237×109supl,
eut745;血淀粉酶54ul,尿淀粉酶786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心室肥大;胸片示,两肺心膈未见异常;上腹部ct示,胰腺形态饱满、腹主动脉腔内高密度影;腹平片示,肠管积气。结合患者病史,诊断考虑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酸、生长抑素等药物,治疗3天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复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腹部血管超声示:脐上3cm处腹主动脉左前壁探及条带状强回声漂浮及真假两腔,假腔内探及紊乱反向血流;立即行上腹部ct三维成像确诊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遂转入上级医院行介入治疗,术后恢复好。讨论误诊原因分析:①对患者病史采集不仔细,查体不全面,未进
f行腹部血管杂音的听诊;②过于看重尿淀粉酶不具特异性的化验结果;影像学示胰腺形态饱满干扰了诊治思路;③影像学示腹主动脉内高密度影未引起重视;以致检查、诊断、治疗均带有盲目性;④此患者入院时血压偏高,作为一名消化科医师未监测血压,未予相应治疗。在鉴别诊断时未考虑到相关疾病,临床思维狭隘。
诊断:典型的症状、体征、检验结果有助于诊断,但目前很多情况下临床表现不典型,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以致误诊为急性胰腺炎、肠系膜动脉栓塞等疾病[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中约50以上有高血压,因此患者血压偏高也是一条重要信息。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彩色超声心动图、选择性动脉造影、腹部ct和mri。
防止误诊措施: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并非真正是肿瘤,而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流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发病年龄多40岁以上[2]。本病可见于遗传性疾病、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创伤以及主动脉壁的炎症反应[3]。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剧烈疼痛、休克、血压异常,可出现神经、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反应;查体可见腹部搏动性肿块,肢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