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极应尊重创建者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r
日期:20090710来源:香港领导者作者:刘绪贻r
r
  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究竟是不是永远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历来是有争论的。这种争论的胜负影响极大,不仅牵涉到个人而且牵涉到国家、民族的命运。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历历可数。我这篇短文不准备讨论这些复杂的大问题,只想探索一下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的创建人,是怎样看和怎样对待他们的学说的;同时说明,人们在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或者马列主义时,绝对应该尊重这些创建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r
一r
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想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远不变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有生命力,不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具有可以超越历史局限性和地区局限性的能力,而是因为它是着历史的前进和地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变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担心人们把他们的学说当作教条,对这种道理反复作过说明。r
r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25年,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个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在1891年出版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单行本导言中,恩格斯又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1859以前发表的那些著作中,有个别地方与他在1859年以后写的著作中的论点不同,并且从较晚的著作来看,有些用语和整个语句是不妥当的,甚至是不正确的。”ir
r
  恩格斯认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ii他对《资本论》就是如此。他在赞扬了《资本论》的伟大成就后指出:“贯串于全书的历史的见解,使作者不把经济规律看成永恒的真理,而仅仅看做某种暂时的社会状态的存在条件的表述。”iii所以,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时,都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作了修正和补充。仅以第3卷而论,他就写了60多处注释、插语和增补章节,并加了两个重要附录:《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交易所》。他还告诫读者,不要期望在《资本论》中找到什么“真正社会主义的秘密学说和万应灵药”,也不可能在书中看到“共产主义千年王国”是什么样子,“谁期望得到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