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f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最苦与最乐》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故事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思考话题。对此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三、理解词义
1失意:不得志。
2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3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4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5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6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语出《礼记中庸》。
7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语出《论语泰伯》。
8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语出《论语泰伯》。
9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四、问题归纳
1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f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这两段文字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