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找不到合理的发泄方式,许多人往往做出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众多群体中,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因此中学生心理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这就使得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显得更加的重要。初中将原来的“思想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课,它已不再像以前那样传授纯政治理论,而是在其中整合了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更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当前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学生存在学习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国近几年来一直在提倡减负,甚至禁止办奥数班,希望借此能真正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但中国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许多人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完全不理会所谓的“减负”,拼命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感觉非常的累,他们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完全无兴趣而言。社会的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本来就已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再加上父母的施压,
1
f许多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欢乐,失去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心理健康问题。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一部分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以及考试焦虑症。他们一进入学校就心情郁闷,一考试就紧张害怕,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生带来消极情绪,以及对学习产生不自信的心理问题。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均未成熟,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问题。他们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第一,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