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也不能适应个人购车的要求。2、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
f(1)目前我国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处于小规模生产,即便是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例如上汽集团,也只有几十万套件的产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产品成本高;(2)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导致与之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还是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密集型或者是材料密集型的产品。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3、企业研发投入低,自主研发能力差(1)有资料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研发年投入一般为销售收入12左右,而发达国家为35,甚至达到10,我国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效益低下限制了其在研发上的投入;(2)一些大型的零部件企业开始认识到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但是我国零部件企业很大部分属于进入壁垒较低、只需小规模的投资、占地少、设备相对简单、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高等状况,其技术研发的基础很差,并且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研发的平台、技术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4、产业结构单一,体制不合理(1)从大型汽车集团独立出来零部件企业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内部配套体系,虽然从汽车集团独立出来,但是这些企业市场意识淡薄,体制转轨缓慢,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制约了零部件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2)大部分民营零部件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约束,加上一些企业
f受眼前利益驱动的重复建设,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产品质量差,企业难以达到有效的经济规模和效益;(3)资零部件企业虽然引进和吸收了国外领先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是,一方面,在其产品的本土化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其经济规模和售后服务的相对滞后,发展很不均衡;(4)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工艺门类还不够齐全,自制件多,未能形成分层次、满足专业化分工的零部件产业结构,需要向更合理、更有序的方向发展。5、零部件发展仍然落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少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的投资力度仍然不足,占整个汽车工业总投资的比例不到30。地方、部门、企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零部件企业,也未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零部件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6、重复建设严重,散乱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1999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