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的丧葬习俗r
r
醴陵习俗“事死如生”,又说“亡者为大”,对不幸故去的亲戚朋友总带着一种格外的敬重与宽容,这丧葬风俗也就发展得完整而且独特。整个丧葬活动沉重而又不失热闹,甚至地方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叫做“白喜事”。农村群众大多采取土葬形式,城区居民逐渐接受火葬的形式,即便火化之后,大抵也还要将骨灰按照相当的仪式土葬。具体的丧葬仪式在东南四乡略有不同,但整个丧葬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奔丧、入殓、守灵、安葬等四个阶段。r
奔丧r
在醴陵的路途上,哪个毛头小子走路风风火火,甚至差点冲撞路人的,熟识的朋友总要戏谑的开起玩笑:“你奔丧哦,这么急,抢孝帽子戴去哦!”r
被取笑的照例要回话:“可惜你是娘死爷不在,想戴孝也冒得哦,耐烦等几年,帮我戴算了。”r
俗语“积谷防饥,养儿防老”,这“防老”的一个内容是赡养,另一个内容就是送终。人生一世,在临终之际能够有子女送终,再将保守多年的秘密来几句嘱托想必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情,所以在传统的算命、看相之中,预测有几个儿子送终历来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r
父母年老,身体实在不行了,做儿子的知道父母总是人世不久的客,就开始轮流守夜。整晚整晚的陪护在父母身边,甚至不惜睡在一张床上,不时帮昏聩的老人掖掖被子,说几句话,这也是为人子的必要孝道了。等到真正的弥留之际到来,做长辈的父母往往总还是放心不下,或者是小儿子至今未娶,或者是长孙在外未归。这生命的特征越来越微弱,往往昏迷半天一天,又长叹一声,清醒过来,饮食是完全断绝了,单纯依靠葡萄糖的点滴维系生命,医生也特别交代要准备后事了。这个时侯,主事的儿子就要向远在外地的孝子贤孙发出号召了:“赶紧回来哦,或许还能够见上最后一面。”外面心急火燎往家里奔的,这就叫做“奔丧”了,也有亲友特意过来看望的,叫做“探生”,还是俗语探病的范畴,只是一但丧事降临,这来“探生”过的亲友是记得一定要去“报丧”的。r
一家人围在床头,等着临终的嘱托,这就是“送终”。“人之将亡,其言也善”,何况是至亲的长辈家人,这临终的嘱托就显得格外的珍贵。况且,一脚踏在哪个世界的人,在这边尚且需要继续活着的人就不能没有一点敬畏和顾忌。这生前向老人借了钱财的,想着了却老人的心愿,或者也担心她到了哪边还记得这笔债务,就赶紧将帐务还上,这是东乡浦口一带的习俗。这临终的老人倒是清楚得很,得了钱财往往就要偷偷塞给生活最为困顿的满崽或是满女,或者还要颤颤巍巍将收藏存折的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