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和展望。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以及实地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在实际与网络共发放问卷110张,收回有效问卷100张。其中城市人口46人,城市人口54人;1529岁年龄段60人,3060年龄段20人,高于60者20人。将被调查者按城市乡村之别与年龄分层,通过认真的统计与缜密的分析,算出每道题每个选项所占比例,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实地调查中,实地观摩春节活动现场,还有进行访谈。其中529岁3人,3060岁3人,60岁以上者4人。其中包括一名海宁市文化馆的民俗专家。调查时间跨度比较大,春节前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为主;春节期间重在实地调研与访谈;节后开始资料整理并形成报告陈述。
3
f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经过对调查报告和实地访谈的整理与分析,所得结果如下:问卷第一题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对各年龄层次的对比分析,得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时代差异。以此来发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大小。设计问卷第二题时主要考虑到了城乡差别。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势必造成了部分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变化,而农村相比较更好的保存了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第三题主要是调查人们对于具体传统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
3530252015
10
1050
传统戏曲
3414
传统文学传统道德
第三题
2010
传统艺术民间风俗
10传统音乐
2都不太熟
从图上可以看出,各个文化种类的都有不少人了解,并且数值也较大,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状况还是不错的(这里说继承,有关传承下面会讨论到)。我们还可以看出,其中传统文学所占比重极大,说明了这种文化形态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比较深远广泛的,这与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其他形态大抵相差不大,说明其影响力大致相当。
再下来就是针对春节的问题。四题的调查的是人们对春节文化的各方面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祭祀文化(如祭灶王神,祭祖,放爆竹烟花)、装饰文化(如贴春联,倒贴“福”字,年画)、饮食文化(如腊八粥,年夜饭)、交往文化(如拜年,守岁,压岁钱)、庆仪文化如庙会,舞龙舞狮都比例差别不大。其中祭祀文化农村比例较大,装饰文化北方比例相对稍大,其余区域差异不大。
第五题以参与项目多少形式调查了人们对春节的参与度。
第5题
06
05
04
0325
02
01
09
0
05
70
49
0510
20801112
0其他
城市农村
4
f第六题以参与时间形式调查了人们对春节的参与度。
时间年龄段
很少
一半左右
很多
1529岁
16
10
8
3060岁
15
9
5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