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此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乃是一个人作用于天天作用于人的循环系统。董仲舒意识上的“天”类似于本体论意义上的老子的“道”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其神学色彩主要表现为对天的人格化处理。在他看来天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最高主宰但天的意志和愿望都是善良而美好的是为人类谋幸福的。从表面上看是荒诞不经的宗教呓语然而如果揭开它的宗教帷幕我们就会发现董仲舒的真正用意不在于神事而在于人事。董仲舒的谴告说为后来的臣下进谏参政提供了一个双全的工具。实际上他所谓的“天意”其实就是以天的名义表述的“民意”。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自然没有达到无神论的高度而是自然神论。他提出的天人感应不仅仅是为了论证人君神圣性的而且也是指向超自然的天命论的。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社会意义来看虽然他的这一学说有着明显的神学色彩但是他的实质则是强调人的作用及民本思想。这也就是说在天人关系上表面上讲的是“天命”即天对人的决定作用而其重点则是讲的人对自身的决定作用。可以看出董仲舒试图用这些理论推行儒家的仁政、德政把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思想推上了政治舞台这样“君权神授”在他的“天人感应”下赋予了合理意义同时这些理论对于限制君权和各层阶级过分剥夺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安定民心和老百姓的生活等等都能起一定的作用。
f三、“三纲五常”说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做人的基本准则。他提倡孝道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为处事的道德标准。三纲和五常的结合形成了一体化的严整的道德体系覆盖了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关系、家庭关系从文化深层结构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心理状态从而成为封建道德的总原则。“三纲五常”思想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具有极大的文化功能。文化功能也称文化价值是指文化对社会、群体或个人等不同层面所产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体现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正、负向功能“三纲五常”思想也不例外其文化的正向功能可以维持社会系统的均衡与整合负向功能则是打破这种均衡与整合。首先是正向功能第一文化整合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是指将不同的文化调和、吸收和融化从而趋于一体化过程的功能。它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种形式。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思想覆盖社会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制度、伦理道德规范等层面使社会结构成为一个严密、协调的功能体系实现对整个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