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精诚凝聚_成就梦想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地图对发展地理思维的特殊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教材中图象的内容和比重都有较大的增加。并在选编中还注意到图象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并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在图象的表达立式上也更加多样化。对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着特殊的功效。
一、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抽象化”的形象思维例如“东亚图”(地图册第一册18页)中的长江、黄河,它们既是一种形象的表现形式,又是表示长江、黄河的特殊的抽象的符号(因为它去掉了很多特征,只抽象出其简单的特征,并用线条表示出来);既说明了长江、黄河的准确位置,又反映了它们与其它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这就反映出运用地图进行思维的一般特点,即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巧妙结合。又如:新教材中还增加了大量的景观图、素描图、示意图、剖面图、动态图、漫画等,它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各种地事事物的表象,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同时,地图中又有大量的抽象符号,如(附图图)代表矿藏,○○代表城镇,等高线代表了高度的分布,动态图反映地理事物发展的趋势等等,它们都是对地理事物概括的结果。因此,在使用地图时,均可进行大量的抽象思维活动。由此可见,使用地图时的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即“抽象化”的形象思维。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很高的价值。因为,现代思维科学肯定了形象思维在创造性行为中的作用,从万有引力的发现,到现代雷达导航的发明;从飞机的发明到人工智能的研究等等,无不渗透着形象思维的功绩。初一、初二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因而要特别注意利用新教材的地图优势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但是,使用地图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景观图片、幻灯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概括的表象,这种表象往往会促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从而进入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例如,用中国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系水文特点,学生结合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就会得出: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航行,灌溉等结论。在这里绝大部分学生进行的是形象思维,即凭借头脑中的表象(高山的流水,从很高处往下流,水流很急;平地水流很缓慢)进行思维活动,而不一定是先经过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如:山地地势陡峻→高差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