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一篇小说通过主人公陈奂生上城卖油绳、买帽子、住招待所的经历及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背负历史重荷的农民在跨入新时期变革门槛时的精神状态虽然背负着历史因袭的重负而步履维艰却终于迈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1982年小说被拍成了同名电影陈奂生的形象成为改革时代一个永远抹不去的典型印记《台北人》:白先勇的代表作《台北人》《台北人》一书中写的人物既是台湾人,同时还是民国时期那一代人。他们与台北有关,与民国有关,与岁月有关,他们的岁月都留在了民国,而民国在时代的潮流中已成为过去。他们现在身在台湾,他们成了台湾形形色色的人物,台湾的各阶层就有他们的存在。作者是想借这一群特殊的人物作思想最终的载体,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中。《台北人》一共有十四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写的是过去民国时期的人物,随着国民党迁移台湾。小说写他们离开大陆后在台湾发生的故事。
1
f新月社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新感觉派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乡土文学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