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张越:这是我参加过的最让我困惑的一个会,在我的教育背景里面没有任何一个跟这个专业相关的内容,我什么都不懂。后来我收到了关于这个会的一些内容介绍,有每个专家的发言要点,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拿了一张纸、一只笔,力图做一些摘要,我把每个人的名字、单位、主要的研究方向抄了一遍,还是不知道。我怎么就来了?我有一次出差回来跟李津逵博士讲了一个关于出差城市的笑话后问他问题。他说你问得很好,去问专家吧,到我们的论坛跟大家说说。那我现在说说是怎么一个笑话。我出差去一个著名的中原省会城市,李总(指李秀森)放心不是济南,也不是济宁,我到了之后,那边电视台的同行接待我们,他非常由衷地介绍,这个地方好几年没来了,这几年城市发展的特别好,建设的非常棒,这个城市越来越漂亮,马路修的特别好,有很多商厦,好极了,你们真是应该好好感受一下这个新城市。后来到了中午我去问他,我们想逛逛,你给我们指指,他想了半天说没什么可逛的,都差不多,跟北京差不多,那些商场北京都有,马路还没有北京高级,你就不用麻烦了,还不如回房间。一个人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观点,而且这两个观点都很真诚。第一个他确实因为种种教育,种种资讯的暗示让我们都相信什么是一个好城市的成功的楷模:高楼大厦,宽大的马路,车来人往,这是一个漂亮的成功的城市,我们必须得这么认为,而且我们早就这么认为了。但是到你真正过日子的时候又会发现在这种城市也不太舒服,生活不方便,也不觉得好玩。所以两种感受全是真的。这就很奇怪了,这两个东西怎么能结合在一起,我就不明白,我就问李博士为什么是这样?咱们在这里面又不觉得好,我在北京住也一样,我十几年前上班打车花30块,那时候同事都觉得你住得真远,现在我上班打车将近100块,同事都不觉得远,因为他们比我还远。大家住得越来越远,得开车,车就越来越多,为了防止堵车就得修越来越宽的马路,最后你觉得这个城市有好多大马路,汽车呼啸而过,你要想转转,小铺子,没什么地方可去,以前过日子的意味没了。我80年代看《参考消息》说美国人住在郊区,开车去城市上班,周末开车去超市把一个星期的东西买回来放在冰箱里,我当时特别羡慕,觉得人家真高级,现在我们都是这么过的,结果真没劲,你特别希望周围有一个菜市场,却很少能找到了。我觉得城市越来越冷酷了,跟过日子没关系了,于是我又问李博士。可是我在香港觉得不是这样,香港也有高楼大厦,也有大马路,交通方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