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拓展。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三、合作探究,画画地图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四、角色体验,变换阅读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f3.当当主持人如果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五、语言品味,学习提高看谁读得好,讲得好。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1.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⑤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