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课题背景分析纤维素是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
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产生弃物生产,用
处理服装面料等。
二基础知识:(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状况: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其中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和,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但并不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和、
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
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纤维素分解菌三、实验操作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实验流程:土壤取样→(一)土壤取样→梯度稀释→
→
。
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若找不到合适环境,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旁栏思考题〗取样的环境是怎样的,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什么?选择的环境,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等。根据生物与环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
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二)选择培养1选择培养的目的:增加
,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1
f2制备选择培养基:3、选择培养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三)梯度稀释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101~107倍。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四)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1制备培养基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2倒平板操作。3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菌落周围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4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参照课本刚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