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然环境概况峨眉山最大高差达2600m。按其高程和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洞一带应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的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则以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东向西,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峨眉山的垂直气候分带十分显著。山麓平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地中部为冬长夏暖的山地温带气候;山顶为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终年阴湿无夏。
三地形地貌
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
3
f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3、侵蚀构造地貌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