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
作者:朱文天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农村贫困地区大批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部分留守儿童受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加之又缺乏父母的爱和教育,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简要分析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迫于生计,走进城市务工,因而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隔代监护或单亲监护,亦或是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造成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疏远,情感缺失,性格扭曲,主要表现在叛逆、自卑、心理、厌学、性格偏差等方面,极大的影响了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尝试如何与这些孩子沟通,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长期的观察分析,我发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一)逆反心理。因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对亲友、老师的批评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通常表现为“不听话”“不谦虚”“恶作剧”等,好与同学争吵,与师长顶嘴。(二)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孩子在生活中缺少依靠和坚强的后盾,他们往往自惭形秽,怕别人瞧不起,因而性格变得内向,而内向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看管,孩子难免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认为自己不是该家庭中的一员,低他人一等,处处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怕这怕那,久而久之,便形成焦虑和抑郁的人格障碍。(三)孤僻心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农村留守孩子内心的烦恼无法倾诉,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对外部环境缺乏信任感,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敌对心理,害怕交往,甚至自我封闭。同时,也有部分孩子存在严重的失落心理,一段时间不爱说话,不与人交往,性格慢慢变得孤僻,有意逃避各种集体活动。(四)行为偏差。一般情况下,农村留守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往往在不经意间沾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