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校本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和效果
职校语文课程如何为专业教学提供相应的语文知识提高其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实实在在的课题。然而由于传统的语文教材在内容取舍方面没有完全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难以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着既不喜欢也并不明白的东西使学生产生对语文课的厌恶情绪并影响到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尝试把行为导向教学法编写进校本语文教材中。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能力、实践素养、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创新能力。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材编写中的应用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语文教材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编写教材编写自始至终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彻底打破了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1选文注重学生“能感知”“感兴趣”的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校本语文教材的选文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成熟度及学习特点等。
f教材范文既是教学的示例又是文化载体。所以在不改变教学目标并保证选文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定要选择学生能感知的且感兴趣的范文。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主导者。2脑、眼、手、口并用作为校本教材编写核心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编写校本语文教材中提出了脑、眼、手、口一起用的原则为教师课堂教学呈现师生互动打好基础。所谓用“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脑思考。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讨论归纳法、问题教学法等都是要求学生用“脑”。所以在编写校本语文教材时要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喜欢动脑勤于动脑。所谓用“眼”就是让学生多看书多看影视作品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不爱读书的主要原因是课文内容不吸引人再加上语文老师肢解性地讲析使课文缺少活力与魅力。为此教师在编写校本语文教材时把“愉快教学”、“情境教育”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方法渗透到课本中去。所谓用“手”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本着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提出了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者并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编入校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