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传输距离长,一般都采用110kV及以上的电压等级,在这样高的电压等级下绝缘问题比较突出,因此一般都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而在中压系统中,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过电压对绝缘的威胁不大,因为中压系统的绝缘水平是根据更高的雷电过电压制定的,因此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中压系统较多地采用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对于1k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与绝缘的关系已不是主要问题,这时中性点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1kV以下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的形式根据电源端与地的关系、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分为TN、TT、IT系统,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S、TNC、TNCS系统。
以拉丁文字作代号形式的意义为: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与地的关系。T表示电源有一点直接接地;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地的关系。N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端有直接电气连接;T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1)TN系统根据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规定:TN电力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线与该点连接。按中性线与保护线的组合情况,TN系统有以下三种形式:①TNS系统(见图132)整个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分开的。
②TNC系统(见图133)
图132整个系统的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f③TNCS系统(见图134)
图133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线和保护线是合一的。
图134(2)TT系统
TT系统有一个直接接地点,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关的接地极(见图135)。
图135(3)IT系统
IT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不直接连接,而电气设施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则是接地的(见图136)。
图136
f1频率质量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当电力系统的容量在300万kW及以上时,频率偏差允许值
为±02Hz;电力系统的容量在300万kW以下时,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5Hz。2电压质量
国家标准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正常运行情况下,用电设备端子处电压偏差的允许值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电动机为±5%。②照明,在一般场所为±5%;对于远离变电所的小面积一般工作场所,难以满足以上要求时,可为5%、10%;应急照明、道路照明和警卫照明等为5%、10%。③其他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为±5%。3波形质量
电能的质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