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受到了诸如个体户、民营企业家、中外合资企业职工等阶层的重创,许多职工对自身在新的社会格局的位置似乎越来越难以理性化的确认,自己把持不住自己,唯恐自己的游移不定,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潮中再次丧失千载难逢的机遇,一看到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机遇就想跃跃欲试,但一想到其意味着风险时,又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唯恐自己一次错误的选择,造成终身遗憾,追悔莫及,常有一种浮躁、焦虑感不断地煎熬着他们。第三是不公平的心态致使对新分配制度产生认知误区。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中多数职工的公平观也开始由过去生存保障公平向现在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但也有部分职工仍停留在传统的公平观上,认为职工作为国有企业的主人,不论职位大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地位是平等的,在现代大生产分工协作条件下,既然企业生产经营好坏、效益高低是所有职工联合劳动的结果,那么分配也应该平均分享,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平均发放,而对改革后企业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工资奖金、甚至住房都与个人劳动绩效与企业效益挂钩进行分配及其差距的拉开,表现出不接受,折射出职工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特别是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那些从生产岗位上下岗的富余人员及失业者的工资及其他收入骤然减少,更强化了其待遇不公平、地位不平等的感觉。国企职工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社会心理反应就目前来看,我国广大国企职工对改革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公、社会风气
f滑坡、社会治安不稳定等社会不良现象存在着较大的不满,其中尤对腐败现象、社会分配不公强烈不满。对腐败的极大不满。腐败已成为当今广大职工十分痛恨的现象,许多职工认为就是由于管理者搞特殊化、大吃大喝对企业经济利益的侵占搞垮了企业。根据江苏省2001年9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腐败问题在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中排第三位,52人认为多数领导干部是廉洁的,但有85人认为腐败程度依然严重(注:宋林飞主编《蓝皮书2002:江苏经济社会形势与预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1页。)。的确,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域、层次、类型已渗透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其严重性超过建国以来的任何时候。在转型时期中国的腐败又有了新的特点:一是腐败现象有了公开化倾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似乎是司空见惯,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已成为半公开的,彼此都在心照不宣中进行。二是腐败现象已深入各行各业,有行业化倾向。一些行业在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