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教师“炒冷饭”式的把所学过的知识再现给学生,然后采用“练习→校对→再练习→再校对”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这样的复习,教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无味,教师反复强调,学生无动于衷,教师累、学生苦,收效甚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有效”上下功夫,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对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理系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复习课中,首先要有一个对知识梳理的过程,疏理就是将已学过的知识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维过程。1梳理的形式新授课的重点是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复习课的重点是梳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采用合适的形式,低年级和高年级采用的形式应该有区别。低年级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积累梳理的方法;高年级要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梳理,可以让学生根据单元知识,或者是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画一些树形图,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内化到已有认知当中。2梳理的方法⑴先回顾后整理。⑵边回顾边整理。⑶先整理再巩固。二、展拓展提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复习课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后的一节总复习课,教师先让学生理清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相互关系,再把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问: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小组交流后形成初步意见:受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的启发,想办法把四棱锥转化成长方体,然后就可求出它的体积。接着引导猜想:四棱锥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各学习小组验证猜想,通过动手实验,最后得出了“四棱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体积×1/3”。以上设计,教师紧紧抓住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学生理清本单元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教师顺藤摸瓜,先用课件演示长方体变成等底等高的四棱锥,而后大胆抛出一块实验田:“四棱锥这个形体的体积该怎么求”学生自然地进行知识的上位迁移,并体现数学转化思想。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