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各种生存实践活动中,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这各种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会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水准,就会形成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境界的构成不能单从人或者单从世界来了解,应从广义的人生发展、从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来把握。现代意义上的境界,首先指人生境界,是人在生存实践中的精神修养及思想觉悟程度,是人对宇宙和人生的自觉和对生命意义、幸福感的感悟水平,也包含人生实践中审美的境界。怎样理解人生境界?首先,人生境界不是自然界进化而成的物质实体,也不是主体
1
f心灵自生的幻影,而是人与世界的相互依存和圆融一体;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其次,境界作为人与世界的交融统一,不是认识论层面上的主客观统一,即那种外在的客观物理属性与内在的主观心理意识在认识上的统一,而是存在论层面上的统一,即在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的生存活动的人生实践过程中所实现的统一。这种交融统一,体现为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再次,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个体内在性,是指人生境界作为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悟总是一种个人独特的内在体验,它是个体由觉悟而生的内心的澄明;生成性,即在稳定和变化中保持一定的张力,它表示某种东西正在发生的动态过程,是一个现在进行时态,生成并有自动、自在、自然之意。人生境界是人们通过自身锻炼修养、提高觉解水平而不断生成的,而觉解是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境界的生成取决于人们对自身生存实践及其意义的觉解。由于觉解的层次和程度不同,造成人生有多种境界、多重境界。不同的人对生活的自觉和了解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因而,尽管每个人都面对着相同的宇宙,置身于大致相同的生活之流中,但是,生活对每个人却显示出不同的意义,从而每个人处身于不同的人生境界中。在人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觉解程度和层次,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审美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主客体之间实现“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从心境来说,审美境界较大程度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性和有限性,而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所以,审美境界不同于、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是诗意的提升和凝聚。(选自朱立元《实践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展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