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高温中暑专项应急预案
281总则1)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施工中高温中暑事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
确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问题和工作重点,使公司在面对突发事故时,能迅速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高效、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发生后的抢险救护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特制定本预案。
2)使用范围本预案为发生高温中暑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响应、救援、处置、恢复等措施的程序性文件。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属各项目部及所辖施工现场在高温中暑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指导性措施。3)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9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f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
28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事故类型(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皮肤发冷、血压下降等。(3)重度中暑:主要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情况,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2)事故原因当作业人员在高温、露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作业区域临水、通风不良等时,则可能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3)事故危害程度
由于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
f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在室内通风差和室外设备的安装和维修、露天施工,以及在高温场所发生的高温中暑,尤其是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中暑,会有发生高处坠落等二次伤害的危险。
见附表高温中暑危险因素表
283应急处理基本原则1)生命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