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学时:40学时(理论20学时,实践20学时)学分:2学分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文件精神及我院实际,制定本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面向我校各专科专业(含五年制)开设的公共必修课。通过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发展观,能在客观认识自我和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初步规划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主动参与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及就业技能,为实习、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主要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分三模块:第一模块: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开设于第一学年第一学期,8学时。第二模块: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开设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12学时。第三模块:学生实践及灵活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就业主题班会、顶岗实习指导、听创业讲座、参与模拟招聘竞赛、就业知识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兼职实习、创业实践等,20学时。三、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素质方面: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就业观念等基本素质能力方面: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信息收集、简历制作、面试等方面的能力。知识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我认知理论、职业探索理论、求职信息收集、简历制作、笔试面试准备及实践技巧。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成绩录入1成绩比例:总成绩:100分。其中第一模块占30;第二模块占50;第三模块成绩占20。2考核方式: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作业、课程总结三
f个模块综合评定,成绩以100分计。平时成绩:如出勤、学习态度、参与表现、创新意识等)占20。作业占30:如求职简历、自我测评报告、职业探索报告等)。课程总结:如开卷考试,实践考核、职业生涯规划书等)占50。
第三模块的考核,要求学生在两年内至少参与四项较大型的就业相关活动,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交一份就业实践总结报告,由第二模块的授课老师进行评分。
3最终成绩录入:第一模块的授课教师将成绩上交系部,由系部存档。第三模块的学生实践总结由第二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