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
7
f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
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②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宋文鉴》,有删节
【注解】①亮:同“谅”,诚信。②必:断定。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启.其怠且忌矣
启启发,引导
B.至.于.辽东之败
至于到,到了
C.成区区之小让.
让谦让
D.非其史之遗.
遗遗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①以.其书可见也
②泊牧以.谗诛
D.①而不欺乎.万世者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赞扬了魏征以诚信持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品德,也指出他所以能直言进谏,是因为遇上圣明的君主。
8
fB.本文还阐述了为君不掩己过的道理,着重指出保存谏诤文辞和事实的重要意义,批评了替君王掩饰、隐瞒的不良行为。
C.本文举出《春秋》“对君主、父母、贤德之人要避开其过错”的原则,作为唐太宗晚年愤恨魏征把谏稿写入史册的原因。
D.本文叙事说理,注意运用对照法,既写魏征等人因敢于谏诤而名垂后世;又写唐太宗后期不能纳谏而导致“辽东之败”。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