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粮食直补政策是一项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的“绿箱”政策对促摘要】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从经济学理论,政策原理的角度研究粮食直补政策的执行过程,仅以目标符合度为基础的指标考察与评估该项政策产生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粮食直补政策粮食产量粮食收入关键词】
一、粮食直补政策的制定背景
所谓粮食直接补贴,即国家为了保护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种粮农民的利益,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依据,对向国家和社会提供商品粮的农户直接给予补贴(湖北财政厅商粮,2004)。发现和确认农业政策问题是制定农业政策的前提,因此为了研究粮食直补政策,就需要研究此项政策出台前存在的农业政策问题,也就要对其出台的背景进行分析。改革开放后,为维持人民生活和市场稳定,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提高粮食收购价,对粮食收购环节补贴,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顺价收购,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等。具体来说就是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财政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补贴。由于这一系列政策在实施后期产生了突出的问题,如:补贴环节多,农民利益难以得到保护;补贴效率低,大量补贴资金消耗在中间环节;粮食大量积压,粮食流通不畅;国有粮食企业靠补贴过日子,缺乏粮食市场化改革创新的激励,亏损严重;这种补贴流通环节的方式,不能很好地保护农民合法利益,影响其种粮积极性等,因此,催生了粮食直补政策的初步设想将补贴在粮食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基金拿出一部分来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的(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粮食处,2007)。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粮食直补政策应运而生。由于之前的补贴政策主要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属于“黄箱”政策,而且补贴的效率低,很难补贴到位,不能很好地刺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直补政策很好地弥补了这些缺点,资金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只要种粮就有补贴,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f再者,把粮食直补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民,不会扭曲市场机制,符合WTO的市场原则,对生产者农民和消费者居民的行为没有影响。根据经济学的供求理论分析,这项政策相当于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其种粮积极性,促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但与消费者的需求无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上升,粮食价格下降,产生消费者与生产者双赢的局面。
二、粮食直补政策的政策目标
目前,对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目标,r